当前位置:首页 > 代收外汇 > 外汇兑换券,外汇牌价中国银行

外汇兑换券,外汇牌价中国银行

admin2022-04-22代收外汇133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央人民政府在接管旧银行官僚资本金融机构、改造适应资本银行、发展农村金融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一元化领导的金融体系,中国银行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成为外汇专业银行。中国银行在支持国民经济恢复、支持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支持对外贸易、开拓外汇业务、便利侨汇、服务侨胞、开展外事交往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以后中国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禁运和冻结,为了抗美援朝,新中国最最急需的是外汇。因此,作为国家外汇专业银行的中国银行,被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新生的海口中行深感肩上的使命更重。“忠诚使命,致力专业”“服务侨胞,便利侨汇”,既是中国银行海口中行全体员工的共同口号,更是海口中行全体党员付诸实践的倾力行动。

外汇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

解放前的海南,港币、叻币、光洋与法币、金圆券一样在市场流通,因此有不少外汇散落民间。海南解放以后,市场上港币、叻币、美钞、越币等外币充斥。因此,海口中行的首要任务是全力收兑外币,取缔外币流通。其方针:对港币限期按规定牌价兑换或存入银行,对叻币则以肃清为主。

一方面,海口中行组织党员带头大力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阐明中央政府禁止外币在国内流通,企业和私人所持有之一切外汇(外币、现钞)均必须卖给中国银行或者无中国银行地方之中国人民银行,换取人民币的规定。

另一方面,海口中行突击培训兑换业务,增加兑换窗口,延长营业时间,加大兑换力度。当时总行曾从上海派一名外币专家来海口指导外币兑换工作。这位专家来琼后,发现郭学良动作麻利,兑换准确。然后对大家说,我要教给你们的,郭学良都能教,有郭学良这样的兑换高手,你们做好兑换工作绝对没有问题。

根据解放初期海南华侨回乡增多,携带外汇量大的实际,海口中行经常派员到码头、海关办理兑换业务。后来,为防止华侨上岸后,造成外汇流失,还到客轮上办理兑换业务。一有客轮抵琼,郭学良便带着三个兑换小组(每个小组两个人,一人兑换,一人登记)提前赶到码头等候。客轮一靠岸,三个兑换小组就上船分头为客人办理兑换。

到1950年底,基本上肃清了外币在岛内流通,维护了人民币的统一市场。1950年6月,人民银行海南行政区分行成立,行长林立,副行长何良。华南行政大区指定人民银行海南行政区分行为外汇管理机关,具体的外汇管理和经营工作则由中国银行海口中行执行。海南岛一切涉及外汇的具体业务如国际结算、外贸信贷、外汇信贷、外汇买卖等都统一由中国银行海口分行经营。

解放初期,海南经济虽然不发达,但亦有自身的优势。畜产品、水产品是港澳地区生活必需品,海南这方面产品的出口相对较好。出口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的结算方式主要是海口中行通过托收和汇款两种方式。仅有新加坡中行开来过一笔A/P委托购买证,购买西南沙生产的公螺壳。

当时由于国家外汇紧张,美帝国主义对我国实施禁运,海南岛按常规开展进出口贸易极为困难,海口中行通过易货贸易为海南解决了许多的进口难题。当时,正值海南岛修筑中部公路之时,大批工人被虫咬伤,急需抗生素药品,海口中行通过香港中行实施易货贸易,帮助海南进口了两批抗生素药品,缓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

落实政策,争取侨汇

解放初期,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国家外汇非常缺乏,境外汇款在国家外汇收入中所占分量颇重。1951年海南侨汇收入为904万美元;1952年降低到727万美元,减少20%;1953年又降低到560万美元,比上年减少23%;1954年全年侨汇收入458万美元,减少18%。

50年代初,海南和全国各地一样,以物代汇、走私套汇等现象严重。根据广东省政府、广东省人行、海南人行以及粤行的有关指示精神,海口中行在1955年春节前后对侨批员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有关部门还批准侨批员可代侨胞用带回来的现款,在口岸地区购买部分统销物品,由此对侨眷给予特殊照顾,以满足其部分生活需求。

经过多措并举,1955年海南全岛的侨汇收入由下降转变为上升趋势,侨汇年收入473万美元,比1954年增长了3%;侨汇笔数也比上年增加4%,为239419笔[根据《海南省志•金融志》和各年度海口中行侨汇工作报告整理得出。]。1956年以物代汇现象减少,侨汇收入比上年再次增长,达494万美元,增长了4%。

但是,到1957年以物代汇现象又进一步加剧。为了稳定侨汇,为国家争取外汇,海口中行一方面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走私套汇活动,另一方面指导侨批局进行反限制斗争。1957年3月,海口中行与侨务部门一道组织工作组深入到文昌、琼东、乐会等地进行调查宣传,并通过当地党政运用行政手段加强洋货市场管理,在海口设立了洋货收购站,专门收购华侨携带回来需要出售的货物。12月10日,海口中行配合海关举办反走私展览会,扩大反走私宣传,同时,运用法律手段打击走私套汇活动。到年底,走私套汇猖狂的局面有所扭转。但是由于走私侨汇、以物代汇及部分侨眷出国定居和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侨汇管制,全岛侨汇明显减少,1957年侨汇收入只有449万美元,较1956年下降了9%。

加强与侨批局的合作

复业后的海口中行在海南人行的直接领导下负责侨汇和外汇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侨批局[又称“侨信局”,因为福建方言把“信”叫“批”,所以把为华侨通信服务的侨信局习惯称为侨批局。侨批局主要经营国际间汇兑业务兼营信件,侨胞与侨眷是其特定服务对象。]行使监管职能,对其实行“维护保护、长期利用”、“外汇归公、利益归私”的政策。为了加强与侨批局的合作,海口中行当时制订了四条管理原则[(一)侨批信须经过本行证明牌价后方可派发;(二)侨批局派批时,按照途程远近交通情况,限其在几天内将批信送达收款人;(三)侨批局须将每次证明之批信及旬报数目列表报中国银行核对;(四)侨批局委托内地各代理店联号代解侨批时,应将双方订立合约及本行所发给之临时登记证明片一张交代理店作为凭证。],给其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从而调动了侨批局的积极性,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朝鲜战争爆发后,海南的侨汇收入逐年减少,使得有些侨批局入不敷出,他们或停业或转营它业。到1953年底,海口市的侨批局仅剩下17家,分别是永元丰信局、阜成丰信局、南通庄信局、锦和信局、聚合昌庄、广丰利、三盛信局、大亚酒店民信局、泰兴隆批局、和记信局、泰昌隆、永茂祥、益泰庄信局、泰南隆、谦和隆、福昌批局和琼汇通信局。海外批局这时也受到所在国家的严格管制,经营活动受到多方约束,一些批局甚至被迫停止营业。面对如此艰难时局,海口中行始终与侨批局保持团结协作、合作共赢。

三盛信局航空信封

1955年,海口中行通过发展海外关系,扩大了收汇阵地,侨汇收入才有所增长,原来停业或转业的侨批局也先后恢复了经营,侨批局数量恢复到30家。

1956年进入私营企业改造和合作化高潮,侨批业仍保持私营性质,并沿用原牌号继续分散经营。在海南人行、海口中行的领导下,他们开展反映侨情,帮助侨眷解决收汇上的困难,做好解付侨汇,沟通汇路,引导侨资出路,争取大额侨汇等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工作很有起色。1956年3月17日至18日,海口中行在儋县人行召开了一部分支行及侨批业参加的侨汇解付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提出“三保”、“四快”、“五满意”的解付侨汇工作要求。11月底,海口中行又召开全岛侨汇专业会议,重新划定一些侨批局的领导归属,研究确定缩短侨汇在途时间,加速解付速度的措施。以上措施对促进侨汇,服务侨眷起到了新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侨批局的业务发展。

侨汇证和特供商品

解放初期,国内物资紧缺。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服务侨胞,便利侨汇”的大政方针,海南行政区政府在每年侨汇10万美元以上以及归侨、华侨较为集中的县市设立华侨商店或专柜,为华侨、侨眷提供生活必需品以及一些市面上较为短缺的特供商品。与此同时,海口中行在解付侨汇时,发放与侨汇金额相对应的侨汇证[是侨汇物资(商品)供应证的简称,各省的称谓不同,有的称“侨汇商品供应证”、有的称“侨汇物资供应证”、有的称“瞻家侨汇物资供应票”。由于国家给予了大量优惠政策,在各种票证满天飞的年代,它被捧为“第一票证”。直到改革开放后,外汇兑换券的出现,它才逐渐消失。],面额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归侨、侨眷可以在华侨商店或者粮食供应站凭侨汇证购买五类统销商品。此外,归侨、侨眷凭侨汇证还可以购买建筑材料物资,对下拨的建筑材料保证专料专用,由侨眷、归侨提供侨汇证,侨务部门审核,商业部门供应。除木材外,水泥、钢材、小五金等有指标限制,不足部分由归侨、侨眷向省人委申请,以不超过20%的自备外汇进口解决。

海南行政区的“建筑侨汇供应证”

通讯员马静 记者罗薇薇

(海口网6月29日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正规代收外汇公司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uktionline.com/post/4990.html

“外汇兑换券,外汇牌价中国银行” 的相关文章

外汇牌价中国银行,外汇牌价建设银行

中亿财经网10月28日讯,建设银行的外汇牌价一般是四个,外汇现汇买入价格、外汇现汇卖出价格、外汇现钞买入价格和外汇现钞卖出价格,它们的价格相加并求平均数,就得到现汇中间价和现钞中间价外汇。建设银行外汇牌价表查询币种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现汇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