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收外汇 > 2017年外汇交易时间,外汇兑换券50元价格

2017年外汇交易时间,外汇兑换券50元价格

admin2022-04-16代收外汇97

作者丨许 斌

文章丨《金融博览·财富》2019年第11期

外汇兑换券,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种特殊货币。当时外汇禁止在国内流通,为了方便外籍人士在华消费,国家发行了外汇兑换券。外汇兑换券与人民币等值流通,不仅可以兑换外币现钞,也可在涉外宾馆消费,或在友谊商店购买当时属于紧俏稀缺的进口家电和商品,一度是很多人身份的象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能力快速提升,物质短缺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个人换汇的政策和渠道日渐宽松,外汇兑换券随之退出历史舞台。十五载一起一落间,外汇兑换券见证了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变迁。

应运而生:特定时期的需求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逐渐向世界敞开大门,来华访问的外国友人、归国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但由于当时国内的生产力尚不够发达,市场供应依旧紧张,国内居民的日常用品如粮油、肉、布等,在这一时期仍然实行凭票定量供应。但是为满足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的需要,中国也兴建了一批涉外宾馆和友谊商店,便于外宾在华消费和创收外汇。然而,当时国内是禁止外币流通的,为了便于他们在这些场所购买物品和支付费用,同时又使他们区别于国内居民所持有的人民币,国务院于1980年4月1日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外籍人士须将所持外币在中国银行或指定的外汇代兑点兑换成外汇兑换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离开中国大陆时,他们可以选择将外汇兑换券兑换成外币,或留着以备下次来华时使用。当时,很多外国人都管外汇兑换券叫“旅游货币”。

“一国两币”这种做法,在现在看来,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恰恰是当时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在中国的制造业和对外贸易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人民币汇率必须改革又不能一步到位,所以这种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确实有存在的必要性和特殊需求。

地位特殊:友谊商店的准入门槛

说到外汇兑换券的应用场景,不得不提当时另一个特殊的消费平台,它就是友谊商店。1964年,第一家友谊商店在北京的东华门大街开业。所卖商品包括进口巧克力、洋烟洋酒、瑞士手表等进口货,还有茅台酒、丝绸制品、名人字画等用于创汇的国内名贵商品。像进口彩电、电冰箱等紧缺商品,在友谊商店里也可以找得到。许多来华访问的外宾、驻华的领事大使,都曾是这些商店的主顾。而外汇兑换券,则是这里唯一能够流通的货币。

后来,全国各地陆续开起了友谊商店、华侨商店之类的店铺,而老百姓想法设法搞到一些外汇兑换券,然后到这些商店去购买人民币买不到的各类东西。

1993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994年元旦开始停止发行外汇兑换券。虽然央行清楚地说明,现存的外汇兑换券仍然可以暂时流通,但拿着外汇兑换券的人还是觉得越快花完手里的外汇兑换券,心里就越踏实。于是,在1993年12月的最后两天里,北京各大外贸商店都出现了空前的抢购潮。友谊商店的货架几乎被搬空,营业额也比平时多了数十倍。1995年1月1日,外汇兑换券正式停止在市面上流通。友谊商店也走下了神坛,逐渐转型,成为人人都可以购物的普通商场。

一券难求:黑市交易的热门标的

除了在友谊商店购物,外汇兑换券还能在银行兑换成外币,所以很多有外币需求的百姓,都将目光放在了外汇兑换券上。自20世纪8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开始走出国门,出国留学或探亲,他们需要用外汇兑换券来兑换美元,甚至连学生考托福的报名费也需要用美元来支付。对外汇兑换券和美元的强烈需求,直接催生了整整一代倒汇者,俗称“黄牛”。

从事货币买卖的“黄牛”职业由来已久。南京国民政府晚期,由于恶性通货膨胀,老百姓往往发了工资,就将手中的法币、金圆券,去“黄牛”手中兑换成银元用来保值,黑市交易十分猖獗。“黄牛”的存在,本质上说明了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供不应求的东西,就坐地起价,供大于求的东西就低价打折,“黄牛”俨然就是“风向标”。明星演唱会一票难求就贵,月饼票、报刊票往往只要对折就能从“黄牛”手中买到。所以在外汇紧缩的年代,外汇兑换券无疑是一条挤破头都要走的通道。虽然官方规定,外汇兑换券与人民币的比价是1:1,但是在“黑市”,100元外汇兑换券,需要130元以上的人民币才能换到。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外国人在北京或者其他中国主要旅游城市听到最多的招呼或许就是“换钱吗?换钱吗?”在友谊商店或宾馆前,常年有“黄牛”不停试探可能成为客户的中国人“要不要外汇兑换券?”冒着坐牢的风险,“黄牛”们在大陆居民对外汇兑换券的渴望和外国人对人民币的需求中找到了商机。

直到1998年,中国开始逐渐放开个人购汇,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当年,国家外汇局规定个人因私出境一次可购汇2000美元。后来标准逐年提升,在2007年2月1日提高到5万美元。随着中国居民购汇额度的提高,一度红火的“黄牛”生意一蹶不振,只得另谋出路来维持生活。

设计之美:祖国河山的最佳代言

作为直面外宾的“国家名片”,外汇兑换券在设计上,也是做足了“中国功夫”。外汇兑换券共发行了壹佰圆、伍拾圆、拾圆、伍圆、壹圆、伍角、壹角等七种面值、九个版别。除了1979年版发行的七种版别外,1990年又发行1988年版的壹佰圆和伍拾圆两个版别。外汇兑换券九个版别的总面值为316.6元。外汇兑换券在设计制作水平上,与当时流通的人民币一样,体现了当时中国印钞的最高水准。纸张采用带水印的特种纸,防伪性能一流。同时在设计上,区别于人民币自带的政治色彩,更多体现了中国的山河秀丽。1979年版100元券以灰黑色作主色调,以长城作主题,万里长城延绵万里、景色壮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50元券以紫红色作主色调,以桂林象鼻山作主题;10元券,以蓝色作主色调,以长江三峡作主题;5元券以褐色作主色调,以黄山风光作主题;1元券以绿色、浅绿色作主色调,以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作主题;5角以紫色、浅黄色作主色调,以北京天坛作主题;1角以褐色、浅黄色作主色调,以黄果树瀑布作主题。整体设计极具美感,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用“我为祖国河山代言”来形容外汇兑换券,可谓十分贴切。

因兼具特殊的时代性、流通的短暂性、设计的独特性和回收的彻底性,外汇兑换券因此成为人民币收藏领域令人关注的一个门类。如果是全套全品相的,更是难求一见。尤其是大额的外汇兑换券,毕竟当年的50元或100元钱,还是有较强的购买力,很少有人会置停止流通的消息而不顾,留在身边作纪念的,因此更为稀缺。 ■

(作者单位:上海银行博物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正规代收外汇公司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uktionline.com/post/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