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收外汇 > 外汇兑换券是什么,外汇赚汇率差骗局

外汇兑换券是什么,外汇赚汇率差骗局

admin2022-05-07代收外汇155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在如今给我们不平凡的记忆,追时髦图便宜的购物思想再一次创造了电商的奇迹。作为参与了疯狂购物成员的我们,塞满淘宝“购物车”的同时,你是否想到了另一个问题。物质供应极其丰富的年代使我们已经几乎忘却了几十年前父辈“劳动布和的确良”衣服的窘迫。你想买点时髦的衣服和日用品,你手里就得有外汇券。这种兴起于改革开放初期,消亡于放开供应年代的特殊货币,就是改革开放的缩影。外汇券这种“特权货币”兴衰见证着市场经济哪些足迹?

当年想买紧俏商品必须使用外汇券

“改革开放初期,在廊坊一户家庭一个月只能领到四包香烟,新婚家庭才能领到水果糖吃,至于电视机,自行车,你拿着钱是买不到的,这些‘大件’凭票供应,时髦的衣服就更别想了。”廊坊退休铁路职工王老先生说,“那时候铁路职工工资每个月不到一百元,我爱人在我们结婚的第三个年头怀孕了,想吃糖。我听同事们说,北京的友谊商店凭外汇券可以买到进口的好时巧克力,我就利用去北京看我从加拿大回来的大姨的机会,让我大姨给了我10元外汇券,这可把我给乐坏了。要知道当时能拿到外汇券真是不容易呢,大家都想用外汇券买点儿紧俏商品。我就赶紧跑到友谊商店,冬天可冷了!因为钱不多,最后买了2盒好时牌子的巧克力,花了八元五角外汇券,正赶上我和我爱人的结婚纪念日,那是我第一次送给我爱人的结婚纪念日礼物。至今还有一盒巧克力没吃完,家里柜子里存着的就是。”冬日一个午后,王老坐在摇椅上,记忆犹新地给回忆着第一次在寒冬里等待使用外汇券的情景。

外汇券以及外汇券引发的生活印象,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工薪族记忆犹新。“中国的市场供应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完全放开,国内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和粮食等还在实行定量供应。而来华交流访问的外国人、归国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不断增多,为满足他们在华生活工作的需要,我国兴建了一批宾馆和商店。”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师岑广喜介绍,“由于当时国内禁止外币流通,为了便于他们在这些场所购物、消费,国务院于1980年4月1日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也就是大家说的外汇券。外籍人士须将所持外币在中国银行或指定的外汇代兑点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离开中国大陆时,他们可以选择再将外汇券换回美元。当然,为了再次来华的方便也可以不兑换。”

查阅资料时发现,外汇券始发行于1980年4月1日,止于1994年1月1日,并于1995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面额分为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7个券别,全套总面额为316.6元。外汇券是就是那个年代的特权货币。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新闻学教授Kenneth Starck在《画龙点睛》一书中描写的那样,“如果钱能说话,外汇券的声音比人民币大50%”。Kenneth Starck于1986年来到中国,在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院教授英语新闻专业的写作课程。他对外汇券的使用深有体会,有了外汇券,人们在中国就可以买到进口商品,可以在特殊的地方消费,还可以换美元,这些都是人民币所没有的功能当时一些。特别是一些想出国留学或探亲的人,尤其需要外汇券来换美元。

外汇券受宠,大件小件商品全打折

“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入境经商、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可那个时候票证制度还决定着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按照规定,外国人入境后,将随身携带的外币按照官方汇率兑换成以人民币计价的外汇券,然后就可以在友谊商店、星级宾馆以及一切具有对外服务功能的场所使用了。”王老说,“从银行兑换上来说,外汇券与人民币是等值等价的,但在票证还是具有一定作用的,市场匮乏的年代,票证的购买力可比人民币强大得多。友谊商店里,彩电、收录机、冰箱、洗衣机、电风扇从家用电器到进口食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飞鸽’、‘凤凰’和‘大哥大’更让人难以抑制购买的欲望。这些俏货,有外汇券能买到手,换了你,你也得也想尽办法去弄几张。”从此王老先生每次去北京都会通过亲戚或者“黄牛”弄到几元到十几元的外汇券。

今年68岁的王怀炳老人曾经是友谊商店的售货员,在北京这个改革开放的核心城市和前沿,友谊商店开始对普通市民打开了大门。“我们售货员都必须会讲外语,我学过俄语,所以能在友谊商店工作。对外汇券也是认券不认人,只要你有外汇券买单就行,不管你是不是蓝眼睛高鼻子,后来我们商店也开始接受人民币了,不过,用人民币买单,价格可就要比外汇券高出20%-30%。我在工作的时候家算了一下当时人民币与多种外币的‘外汇券购物汇率’,外汇券作为一种特权货币已经升值了30%。”

当时的外汇券紧俏到什么程度呢?1988年夏天,王怀炳在北京街头发现,外汇券居然出现在菜市场的交易中,从小贩手里买菠萝,相同面值的外汇券可以买多一倍。“在北京坐出租车用外汇券不能讨价还价,司机们按规定必须将外汇券交回公司,如果少于一定比率,就要受罚。结果很多司机告诉我宁愿受罚,也要私藏一些外汇券,因为拿到”黑市“上兑换,收益远多罚款。”王怀炳说。

王怀炳的所见所感,在当时报刊上的报道得到了证实,1982年5月一期《人民日报》刊登一篇调查报道,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广州人或在广州工作的大部分人都在想方设法弄外汇券,托人办事,喜事送礼,送外汇券是最受欢迎的”。以至于“大量外汇券流入民间,广州几乎家家户户都用外汇券,连卖花生的小贩也收外汇券”。

随着市场商品经济丰富,外汇券魔力渐渐消失

1993年12月30日,北京天气非常寒冷,友谊商店外挤满了前来购物的人群。“队足足排了100多米,那天友谊商店发生了抢购,因为国家宣布要停止发行外汇券。尽管有通告说现存的外汇券仍然可以流通,有外汇券的人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越快花完越安心。那几天我们友谊商店的货架几乎被搬空,商店这一天的营业额比平时多了数倍、数十倍。”王怀炳回忆。

外汇券在改革开放之初走俏友谊商店。按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说法,市场混乱要好过没有市场,让市场有更多的自由,地下市场慢慢就会消失。十多年风云过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票证在人们的生活里渐次退场,市面供应得到极大丰富,外汇券的魔力就消失了,1994年,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的一纸通知,外汇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这个来也匆匆的“特权货币”,消失的时候却近乎去也无声。曾经对外汇券之走俏忧心忡忡的人们,也会感叹市场经济打破特权的力量!“从1980年4月1日我国开始发行外汇券,到1993年12月29日国家宣布从1994年元旦开始停止发行外汇券,外汇券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印象。外汇券从降生之初到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折射出了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发展。从1980年4月1日开始发行外汇券,到1995年1月1日外汇券最终退出市场,15年间,独特的双货币制度是我国的经济一大特色。人民币和外汇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北京交通大学讲师、留美学者郑宏丹谈到,“同时,1994年以前,我国的汇率制度也是双轨的,直到1994年1月1日,这一双轨制度被废除。在双轨制废除以前,个人可以用外汇券按官方汇率换美元等货币,但如果人们手里只有人民币,那么他们换美元的需求很难通过正常渠道满足。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1994年汇率并轨、停止发行外汇券后,大陆居民仍然没有官方渠道去购买美元。但是市场上的商品供应量却大大增加了。

谈话间,王怀炳找出了自己的“记忆”一张张印制精美、色泽鲜丽的外汇券,无论面值大小,其背面均为中英文对照的“本券的元与人民币元等值;本券只限在中国境内指定的范围使用;不得挂失”。它们带着时代的印记,见证着历史的风尘,朝我们走来。

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用汇、购汇,还是保留外汇、结汇都是非常方便的。而今天的人民币,不仅稳步走出了国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也在稳步推进,人民币作为金融市场交易货币的职能正在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从外汇券说到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历程,还是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正规代收外汇公司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uktionline.com/post/22632.html